外媒:中國造船業改革程度有限
2013-12-16 08:20:07 來源:國際船舶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,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針對航運業老舊船舶的新補貼計劃。航運企業拆解一艘舊船并建造一艘新船,將獲得每總噸人民幣1,500元的補助資金。這比之前的補貼方案高出50%,相關條款也更加靈活。
新推出的現金補貼計劃應當會讓船主受益。在中國,許多航運企業都屬于國有,例如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。據瑞士信貸(Credit Suisse)估計,這些企業購置新船的成本平均將減少44%。
報道稱受益最大的還是境況艱難、債臺高筑的中國造船業。中國政府宣稱將讓市場在經濟中扮演“決定性”角色,投資者們為此激動不已。然而,在尾大不掉的造船業,中國政府的扶持之手似乎一時難以撤出。隨著過去數年間造船廠的急劇擴張,中國已經是僅次于韓國的造船大國。
不過,這種輝煌也要付出成本:中國某造船業協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10個月,80家大型船舶生產商的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了一半。
野村控股稱,假若由市場起“決定性”作用,那么就應該關閉一到兩家造船廠。該機構指出,2013年全球集裝箱航運能力的提高速度將比需求增速高出近5個百分點。不過,造船業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,而且目前來看中國還沒作好做出艱難抉擇的準備。
報道稱,新政策將在短期內給造船企業帶來提振。但對于長期可持續性而言,新政就愛莫能助了。本質上看,補貼是提前透支了未來需求,將那些本應發生在以后的購買行為轉移至當下。最終,造船業的下滑將不可避免。
市場樂見北京方面談論改革,但如果不貫徹改革也沒用。如果光是一個領域的艱難調整政府都不愿去推動,投資者們可真沒法相信政府在其他領域的改革誠意。